Home

Latest from the Blog

德宏芒市—雲南邊境上的寶藏小城 | 多元文化聚集下碰撞出來的美食聚集地!

芒市是個旅遊書上沒有介紹,背包客棧上也找不到文章的一個小城市。不過這麼一個邊境小城卻藏著許多少數民族的文化,凝聚成一個充滿各種獵奇(?)美食的特殊城市!身為德宏芒市旅遊大使台灣代表(?),就讓我來寫篇華文網誌界最詳盡的芒市旅遊文吧~ 原本只是打算到芒市過潑水節的,但因緣際會之下,在芒市待了兩個多月,所以有很多體驗是一般只來待個兩三天、吃吃喝喝的觀光客體會不到的。但我覺得就算只有兩三天時間,到處吃吃喝喝、拍照打卡,其實也算是個很棒的體驗~ 德宏景頗族自治州州府,但還是很小 芒市是德宏州的州府,但也沒有特別大,市區可能就大概直徑5公里的範圍而已。騎共享電單車就什麼地方都可以到了,幾乎15-20分鐘內就可以到市區的任何地方,非常方便! 市區人口才15萬人,聽當地朋友說只要出去吃飯在路上都會碰到認識的,然後年紀相仿的不是朋友、就是朋友的朋友。所以當地人都不滑Tinder,因為滑來滑去都是那些人,還會滑到前男/女友。 很多小紅書上面的都說芒市是大陸唯一一個以單名命名的城市, 其實不完全對。 芒市在成為「市」之前就叫做「芒市」了,「芒市」是古代部落民族名「茫施」演化而來的名稱。 後來因為行政區劃分的關係被劃分為市, 但叫做「芒市市」又很怪,所以才會把後面的那個「市」省略掉。 所以 「北京市」省略掉「市」可以叫做「北京」, 「臺北市」省略掉「市」可以叫做「臺北」, 但是 「芒市」省略掉「市」還是叫做「芒市」, 不會因此變成「芒」~ 過潑水節不一定要去泰國 台灣人聽到潑水節第一個會想到的一定是泰國,但其實只要是傣族、或是受到傣文化影響的地方都會過潑水節,像緬甸、寮國、雲南南部…等地方都會過潑水節。以雲南來說,西雙版納就是每年潑水節舉辦得最盛大的地方!除了西雙版納之外,就是德宏的這幾個城市了!芒市、瑞麗、盈江…等城市都有不同的節目,而且日期還不一樣,會前後差個幾天。如果熱愛潑水節的,在這邊仔細安排的話,可能可以連續過上兩個禮拜的潑水節! 而且其實潑水節並不等於打水仗!泰國這幾年為了發展觀光,把宋干節包裝成了一個大型玩水仗的節日,畢竟這是個降低文化門檻、吸引國外觀光客最有效的方式。我自己前幾年也有在曼谷經歷過「整座城市都是八仙樂園」的感覺,但這次在芒市過了潑水節才發現之前在泰國的那個根本就不是潑水節… 送味蕾去一下泰緬 雖然芒市是「德宏”景頗族”自治州」的州府,但其實當地傣族佔了三成!跟泰國的飲食文化口味很像,但又各有特色。在芒市這邊舂雞腳、雞油飯、傣味快餐…都以酸辣口味為主,很有泰國的風味!也有泰式奶茶及咖啡,配上雲南種植的小粒咖啡,更有在地的風味~ 除了偏向泰國風味的料理外,芒市再往南幾十公里就是緬甸了。所以當地也有緬甸甩粑粑、茶葉拌飯、緬甸油麵、泡魯達…等緬甸特色小吃。在芒市一個地方就可以嘗到多元又道地的泰緬料理~ 苦撒—把牛便便做成料理 在雲南這邊有道獨特的傣族料理—「撒撇」。撒撇是道涼拌料理,會先用辣椒、蒜頭、蔥…各式各樣的香料調出一碗蘸水,然後用米線、配菜站著吃。說起來簡單,但其實變化非常多!一般常見的會有檸檬撒、油辣子撒、醃菜膏撒…其中比較特殊的則是傳說中的「苦撒」。 苦撒的基底是用牛腸裡面消化到一半、介於草跟賽之間的腸液混合物,熬煮煉製而成的苦水,再加剛剛上述的香料調成蘸水。然後苦撒又分為生苦撒跟熟苦撒兩種,分別是將生牛肉末跟熟牛肉末加到蘸水裡面調製而成。在外地人眼中,這兩種都是傳說中的暗黑料理,重點不是加了生肉還是熟肉、而是那介於草跟賽之間的苦水啊… 灰黑色的粽子 潑水節過完,下一個比較大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我想說不知道芒市這邊有沒有什麼比較特殊的活動或是節目可以去體驗一下,就問了一下健身房的經理~ 「好像水庫那邊會划一下龍舟吧?這邊傣族人居多,沒什麼在過漢族的節日…」、「在這裡漢族才算是少數民族~」身為漢族的健身房經理開玩笑地這樣回答我。 雖然這邊沒什麼在過端午,但我還是找到了在台灣沒見過的粽子—「灰粽」。這邊會把茅草燒成灰,跟糯米混在一起,再包到粽子裡。據當地人說,糯米不好消化,加入茅草灰可以幫助消化~ 多元文化之路名都超難記 在台灣可能每個城市都有中正路、中山路,或者是什麼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四維八德…之類的。就算不是這些常見的路名,至少看起來都make sense,一眼大概都看得出來是什麼涵義。剛到芒市的前幾天,每次導航聽到路名都以為是外語… 一個這麼小的城市,路名就包含了那麼多民族的語言及傳統節日,足以看出當地少數民族的多元及重要性!(其實也快稱不上”少數”民族了…XDDD) 南傳佛教與德宏傣文 由於德宏西南邊與緬甸接壤,所以很多招牌標語都會寫緬甸文、看起來圓圓的那種。後來發現只要是官方設立的路牌、指示牌,上面除了中文之外,都還會標示另一種看起來像泰文的文字。去逛了德宏州博物館才知道那個是德宏的官方文字—「德宏傣文」。 原來最早之前的文字是巴利文,慢慢演化之後,發展出變得圓滾滾的緬甸文、變得方正的泰文、還有高棉文,以及德宏傣文。 除了文字跟緬甸是近親外,宗教信仰也是。在芒市有著中國最大的金塔—「勐煥大金塔」,裡面有許多文物是從緬甸的佛寺過來的。如果對佛教文物沒啥興趣的,去那邊拍照打卡也滿漂亮的!金塔的對面還有座銀塔,簡直就是為了小紅書而建的!這裡應該是全芒市網美密度最高的地方了吧! 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小時候課本都說台灣是座寶島,四季如春…個屁!台灣夏天明明就超熱的啊! 我從四月初到芒市、過完潑水節後返台一個月,五月底又過來芒市,一直待到七月底才離開。我自己是都睡車上,偶爾會開一下沒什麼鳥用的移動空調,除此之外都只靠一台小風扇而已。芒市夏天的白天可能三十度左右,但晚上就會降到20~25度,算是不用冷氣也可以舒服睡覺的氣候~ 因為芒市溫暖的氣候很適合各種水果生長,然後不知道是誰、哪來的想法,就把行道樹種滿的各式各樣的水果?有菠羅蜜、芒果、蓮霧…等。每年時間差不多的時候,市政府就會統一把這些水果採收起來,再辦活動分發給所有的市民!真的是德宏州的德政啊~~ XD 用生命挑戰各種蘑菇 上面提到夏無酷暑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雲南這個地區七八月會進入雨季,白天下過幾場陣雨之後氣溫就會降了下來。進入雨季之後,溫暖潮濕的氣候便會促使各種菌類蓬勃生長,而雲南人每到這個季節便會進入各種吃菌大賽,看誰在這段期間吃了最多的菌還能繼續生存下來!XD 其中最令人聞之色變趨之若鶩的就是「見手青」!見手青是牛肝菌的一種,本身是淡黃色的,但被切開、用手壓到、磨到之後會變成青色,所以才會稱為見手青。其味道鮮美,但處理不好、沒煮熟的話,吃了會產生幻覺,甚至有生命危險! 前陣子美國財政部長訪中時,中方人員特地幫他點了這道料理請他品嘗,不知道是何居心啊哈哈哈哈~ XDDD 中華一番!小當家媽媽揭露芒市美食獨家秘密! 那天跟芒市當地人聊天,我說到台灣可能沒幾個人聽說過芒市吧。 「怎麼會?台灣人不看中華一番的嗎?」他很理所當然地講出這句不明所以的奇怪台詞。 原來中華一番裡面小當家的媽媽就是芒市人!由於芒市有這麼多不同民族聚集、加上環境溫熱潮濕,長了很多特殊的辛香料及食材,所以料理非常多元且味道富有層次!出身於芒市,可以拿到特級廚師也是理所當然的吧! 除了上面提到的牛便便苦水、致幻毒菇、水果…之外,我覺得最特別的就是這個削木屑當香料~ 雖然芒市文旅局根本不知道我是誰 身為全網最大力宣傳芒市的台灣人,其實芒市官方並沒有給我任何好處… 芒市給我的,最主要是芒市人民的友善。明明就沒有其他人買,但還是為了我進貨2L零卡百事的老闆;明明定價¥4的2L農夫山泉,卻每天都只賣我¥3的老奶奶;知道我喜歡吃酸筍的和鑫記老闆娘;記得我不用手套也不用吸管的肯德基員工們;執意要約我喝酒的b站網友;全班都會聽雲南方言,卻為了我一個人而講國語的瑜珈老師……

移動空調選購心得 | 露營及車泊族夏日必備!

以前根本沒有想過會有在戶外吹冷氣的可能性,但隨著露營及車泊的發展,加上科技的進步,現在已經有移動空調了!甚至除了露營及車宿可以吹之外,你真的想吹,在戶外釣魚烤肉的時候也可以弄一台來對著自己吹!但市面上空調規格多元,當時選購的時候也看得有點頭暈眼花,這邊就分享一下這中間學到的心得吧~ 移動空調的規格及參數 不過由於我是在大陸這邊床車自駕,所以分享的廠牌會以淘寶上買得到的為主。不過其實台灣在賣的可能也跟淘寶差不多,很多只是貼牌委託大陸工廠生產,然後電壓改成110V的而已。很多淘寶店家都有出海外版的,可以直接運到台灣。而且需要注意的規格都一樣,所以可以先了解一下各項規格參數,再去挑選適合自己的產品~ 尺寸 很直白,就是長寬高。如果是露營用的話,這個參數或許沒那麼重要;但如果是車宿的話,這個規格在購買前務必注意!尤其是床車!車上空間有限,有時候可能差個兩三公分,你的冷氣就沒地方放了! 大致上分為直立型跟橫躺型,各有優缺點,請依照自己需求注意,可以的話最好在改車前就先把這個因素考慮進去。 重量 跟上面的規格相反,車宿的反而比較不需要注意,露營用的話可能要練一下身體。因為車泊的話,冷氣固定後幾乎不會搬來搬去,但露營的話就需要經常搬動。 大部分的移動空調都落在10公斤左右,差那一兩公斤不太會影響搬動。不過最旗艦款的正浩Wave 2重達14.5公斤,這個可能就需要考慮一下自己搬不搬得動了。 製冷量 這個大概是最重要但也是最令人頭痛的參數…有的廠商會標示瓦數(W),但有的廠商會標示BTU(British thermal unit),單位不同,比較起來真的是無從比起…大致上1W=3BTU,真的想精準計算的,這邊提供我在網路上找到的換算計算機,想做功課比較的可以參考一下。 功率 很容易跟製冷量搞混的參數,因為單位都會標示成瓦數(W)。這個數字代表的是移動空調的耗電量,通常跟製冷量成正比(廢話)。不過知道這個數字的話,在評估移動電源電量夠不夠用的時候會比較好換算。 一度電=1,000W的電器連續用一個小時。所以以我三度電的移動電源來說,如果用正浩的嵐2,功率550W,只能大概撐個六小時… 另外,功率除了用來估算移動電源能撐多久外,也要看移動電源的最大輸出功率能不能帶得動移動空調。像我的移動電源最大輸出功率2000W,夜間要同時帶動冷氣、電扇加手機等其他電子用品,綽綽有餘。但市面上也有一些小一點的移動電源,輸出功率就只有600W的,這就可能需要注意一下。 噪音 各家的噪音在40~60db不等,我覺得差別不大,而且通常廠商標註的可能是最低噪音或是平均噪音,很難知道他在最高效能運轉時噪音多大。而且我自己是覺得白噪音滿好睡的,差那5~10分貝對我來說沒什麼差,所以這個參數我覺得不太重要。 電源及電池 通常都會是接市電插座,但也有些廠牌有出可以插汽車點菸器、太陽能充電的版本,購買的時候需要注意一下自己的用途是什麼。然後有些廠牌有出自己的電池底座,如果沒有移動電源的可以考慮買原廠的電源底座。不過我看到的電源底座都很貴… 其他附加功能 各家廠商為了提升競爭力,各會提出不同的附加功能。有的可以用APP控制設定,有的有遙控器或是用語音控制。畢竟如果是露營用,主機有可能會放在帳篷外面,半夜要起來到外面調整設定也是有點小麻煩;車泊的話可能就比較沒差。 常見品牌及規格 我在做功課的時候參考了十幾二十個不同廠牌跟型號,這邊整理幾個我覺得比較值得考慮的品牌及型號,大致上排序會由最便宜的開始,但價格經常波動,實際價格請參考他們的頁面。 現代 BXY50-XD HYZ BXKT-22-T1 HYZ X1 冰山獵人 ICEHUNTER PD900 第肆空間 Cybertake TK021 艾美特 AIRMATE 分體空調 MAC509 青牛酷騎 CoolRide QN800 正浩 EcoFlow 嵐2 Wave 2 綜合評比 品牌 現代 HYZ HYZ…

自駕川西大環線:三千公尺之上,零度以下,空氣稀薄的美景

拿到車之後,第一個出發的路線就是成都人的後花園—川西。四川的西部與西藏交界,平均海拔三千公尺以上,是藏民的居住地,所以當地的行政區全名是「甘孜藏族自治州」。這次花了一個月,開了3,000公里,途經康定、塔公、理塘、稻城亞丁,然後走格聶南線經格聶之眼、冷古寺後抵達巴塘,接著經德格印經院、汶川、都江堰,最後回到成都。第一次開手排車上路就走這條路線真的是震撼教育啊… orz 從理塘經格聶南線往巴塘的部分,Google Map上沒有這條路,甚至連百度地圖都沒有…算是未開發的路線…所以上面那張地圖是分兩段規劃路線,再拼成一張圖的,參考就好。 從地圖上來看,成都以東都是平原,適合灌溉農耕居住,所以才會被稱為「天府之國」。往西走,從雅安開始就進入高原地形了,平均海拔3,000公尺以上,所以地形地貌、風景氣候、民族民情,都跟成都差個十萬八千里,根本不像是同一個省份!但又因為他從成都出發十分方便,是個可以同時欣賞到高山冰川、藏民文化的自駕路線。 康定:一首情歌成就一座城 從成都出發,大概開300公里可以到康定,這裡通常也是進藏的第一站。康定位處於藏文化及漢文化的交界處,鎮上有很多藏民,同時也有很多漢民。街道上的建築物已經可以看到藏族特色了,彷彿進入到另一個不太一樣的國度。 路上除了川菜館之外,也有很多藏餐可以去試試,我就試了他們的酥油麵疙瘩,很特別!感覺很像麵疙瘩加了起司及奶油,很有異國風味! 在路上處處可以聽到街邊商家播放著「康定情歌」,路上的店家只有分兩種:沒有放歌的,跟放康定情歌的。之前有聽過從事百貨業的朋友抱怨過,每逢聖誕或過年就要被聖誕或賀歲歌曲轟炸。試想看看,被同一首歌連續轟炸365天×N年是什麼樣的感受… /_\ 塔公寺:釋迦摩尼心之所向 塔公寺,全名「一見如意解脫寺」,是藏傳佛教薩迦派(花教)著名寺廟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康巴地區藏民族朝拜的聖地之一。在甘孜州,塔公寺與亞青寺、喇榮寺(色達佛學院)是著名的大寺廟。 相傳當年文成公主帶著釋迦摩尼佛雕像前往拉薩,途經塔公,休整完畢準備上路時,釋迦摩尼像卻怎麼搬也搬不動。這時釋迦摩尼託夢給文成公主說,這邊環境優美、地處大草原、遠眺雪山、地靈人傑,所以他想待在這邊耍廢(?) 於是文成公主只好吩咐工匠再造另一座釋迦摩尼佛像,讓釋迦摩尼佛的心隨著這座佛像留在塔公寺,而本尊再隨著文成公主一起前往西藏拉薩大昭寺。也由於這個緣故,塔公寺又被稱為「小大昭寺」。所以有些信眾因為路途遙遠無法去大昭寺朝聖的,來塔公寺朝聖也有相同的功德。 八郎生都村:兩座雪山一次滿足 八郎生都村位在一座小山的山頂,周圍被群山環抱,360度零死角!可以遠眺雅拉雪山及貢嘎雪山這兩座在川西路上著名的雪山!山頂是個小露營區,有提供帳棚及餐飲服務,如果要自己搭帳棚或是睡在車上也可以。 強烈建議在上面待一晚!這是個新興的景點,所以還沒有很多遊客,大部分的遊客都是開車來這邊看完夕陽日照金山就駕車離開了。一方面是來這邊的路況不太好,等看完夕陽再摸黑下山其實也滿危險的…另一方面是這邊晚上100%無光害!可以看到超多星星!不過海拔3,000多公尺,我當時是11月去的,高山症加寒冷…真的擠不出體力架相機拍照…只能去上廁所途中用肉眼記錄了~ 墨石公園:登陸異世界般外星場景 景區有著全世界獨有的糜稜岩石林,它是由於遠古時海底的水成岩隨地殼的運動逐漸上升,被力量強大的地應力擠碎,之後被風雨侵蝕而成。目前,類似的變質岩石林景觀在國內尚未有報道,在世界上也極為罕見。其獨特的地質構造被專家學者稱之為“中國地質百慕大”。 有點像加強版的月世界,或是黑魂版的火炎山,把這兩個景點加在一起然後變大、變黑,就變成墨石公園了!景區裡面有很多不同的地貌,不過其實真的不想花門票錢的話,周邊沒進到景區的地方也都有相同的地貌,只是規模沒有那麼大而已。 至於這樣的地貌是怎麼形成的,我相信大家也都沒有興趣,主要是拍照好看就行了! XDDD 理塘:天空之城,海拔最高的縣城 理塘是藏族的聚居地,擁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這裡,你可以感受到濃厚的藏族文化氛圍。當地居民以悠久的藏傳佛教信仰為基礎,建造了許多寺廟和佛塔,其中最著名的是理塘寺,也稱「長青春科爾寺」。這座寺廟建於八世紀,是一個重要的佛教聖地,吸引著無數的朝聖者和信徒。 理塘也以其壯麗的藏族節慶活動而聞名於世。每年的藏曆六月,當地會舉辦盛大的賽馬節,吸引著來自遠近的遊客。屆時,整個城市都將洋溢著歡樂和熱情,人們穿著傳統服飾,騎著駿馬展示著他們的勇氣和技藝。這是一個難以忘懷的節慶活動,讓人仿佛置身於古老的傳說之中。 不過理塘這幾年旅遊開始興起之後,偶爾可能會碰到亂收停車費或是宰客的情形…不過這本來就是在外地出遊要注意的事情,小心一點準沒錯! 理塘鍋庄:藏族版免費夜店+現實版Tinder+健身房 「鍋庄」,又稱”歌庄”、”果卓”或是”卓”。是一種中國藏族民間舞蹈,主要流行於西藏以及四川、青海、甘肅、雲南等地的藏族聚居區。以前是節日或農閒時在跳的,但現在只要在藏民聚居地,每到晚上大家就會聚到廣場中一起跳。 跟廣場舞不一樣的是,廣場舞可能大部分都是大媽在跳的,但鍋庄則是男女老少都有。在幾個地方都看過鍋庄,感覺每個年齡層分布都滿平均的,沒有哪個年紀的人比較多。很多年輕人似乎都把這個活動當作夜店在跳!大家看起來都超嗨的! 不過理塘平均海拔4,000公尺,可以在這邊臉不紅氣不喘地跳著鍋庄,可能不是外地人可以輕易挑戰的… 稻城亞丁:身體在地獄,眼睛在天堂 其實買車有很大的因素是為了稻城亞丁!當時在尋找前往稻城亞丁的交通方式時,大部分的搜尋結果都是說要自駕或包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很困難。所以就索性買車了!XDDD 之前去了重慶,朋友就推薦我看《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電影裡主要取景就是在重慶跟稻城亞丁。電影是還不錯,但裡面拍的亞丁沒有特別漂亮啊… 稻城亞丁其實是稻城縣亞丁村,其中亞丁為藏語,意為「向陽之地」。主要由仙乃日、央邁勇、夏諾多吉三座山和周圍的河流、湖泊和高山草甸組成。所以整個景區景觀超豐富,可以看到高原草甸、冰川湖泊、雪山…等各式地貌。 至於為什麼說「身體在地獄,眼睛在天堂」,因為稻城亞丁的景色雖然漂亮,但整個景區都在海拔4,000公尺以上,其中最高的景點,牛奶海在4,600m、五色海在4,700m!所以要徒步走上去真的會感覺身處地獄…每走一步、每喘一口氣都覺得快往生了…但眼前的景色又彷若置身天堂,所以才會有這麼矛盾的形容~ 稻城亞丁景區很大,門票可以進去兩天,路線也有分長短線,所以如果不想走上面的「挑戰線」,其實也可以選擇「慈悲線」(我覺得這路線的名字取得超棒!XD)距離比較短,一路上也幾乎沒有坡,沒什麼爬升,先走過挑戰線再去走慈悲線會覺得根本就是在公園散步一般~ 雖然慈悲線輕鬆很多,但可以見到得沖古寺跟珍珠海也是很漂亮!選對季節來的話一樣也是美不勝收! 格聶南線:神山腳下的遺世仙境 格聶南線是從理塘出發,沿著格聶神山南側,穿過重重山脈抵達巴塘的一條路線。說是路線,但其實也很難稱得上是「路」…全長230公里,但只有前面三分之一左右的路段是柏油路或水泥路,中間有超大一段都是土路…超土的那種…顛頗到車上的行李都飛來飛去…所以又有「川西頂級越野路線」之稱。 一路上遇到的不是SUV就是SUV,應該只有見過一輛小轎車吧,剛好就碰到他拋錨在路中間… orz 也因為這麼難抵達,所以觀光客超少!當地居民也相對純樸。不過生活也很不便利,要去的話幾乎都是抱著準備露營的心態去的,車上都會帶很多糧食,有可能開一整天都見不到一間商店或餐廳。 說到理塘及格聶南線,不能不提的代表性人物就是「丁真珍珠」!丁真的家鄉在格聶神山山腳下的一個小村莊,就是個很純樸的小男孩,只是某次因緣際會之下被某個攝影師拍到發上網,結果一夕之間爆紅!不知道他是誰的可以上網搜尋一下,我私心推薦他跟謝霆鋒一起拍的「鋒味」,看完之後不只會愛上格聶,也會愛上丁真~ >///< 老冷古寺:格聶南線上超凡脫俗的世外桃源 冷古寺是藏傳佛教之黃教的發祥地,建寺於1690年,屬於格魯教派。冷古寺鼎盛時期,僧侶人數達到了2000多人。也因為人數過多,僧舍不敷使用,加上原本冷古寺的位置交通不便,所以便在山下交通較方便的位置另外建設了「新冷古寺」。 新冷古寺開車可以到,而老冷古寺則要從新冷古寺再徒步3~4公里才可以抵達。如果體力跟方向感不太好的,可以在新冷古寺或是附近的村莊請當地村民騎摩托車載你上山,聽說RMB$150左右。不過那個路況也是很越野…你的屁屁要先做好準備… 至於為什麼我說「體力跟方向感」,一方面是冷古寺海拔約4,000m,老冷古寺又比新冷古寺高200m,要徒步3~4公里爬上去需要一定的體力;另一方面是山裡面徒步路線不是很清楚,方向感不好的話可能會迷路…像我當時就找不到路,整座山又都沒有人,後來是靠空拍機才找到路的… 也就是因為如此,所以徒步上次看到的景色特別震撼!一路上的河流、白沙灘、古樹、瀑布…一切都超美!沒錯,白沙灘!不知道為什麼山裡面居然有白沙灘!騎摩托車就沒辦法感受到這些美景了! 然後抵達山頂時,一座座廢棄的僧舍,現在已經變成了野生羊咩咩的天堂!四處可見羊咩咩在吃草,配上雪山以及莊嚴的老冷古寺,整個畫面有如置身在神聖肅寂的佛國世界中,超現實! 德格印經院:藏文世界中最大的圖書館,號稱「小色達」的僧院聚落 穿過格聶南線、抵達巴塘,在前往色達的路上意外發現這個吉祥聚慧的寶地!位於四川與西藏交界處,藏有22萬餘塊木刻古印板,內含各式各樣的藏傳佛教經文及佛像。而且不單單是只有完整保存著印板,至今他們都還有持續在遵循著古法印製經文、經書。不論是物質或非物質都稱得上是非常寶貴的遺產! 座落於金沙江峽谷中,沿著山邊而建,道路都非常狹小。轉個彎,眼前突然開闊了起來,壯觀的德格印經院就突然呈現在眼前!上次有這麼反差的震撼,還是在羅馬參觀萬神殿的時候!環繞著印經院,周圍蓋了很多僧舍,一整片都是藏紅色建築群,雖然規模不及色達,但依然非常壯觀!所以也有「小色達」的美稱。 色達:港澳台要靠運氣才進得去的佛國 我本來抱著「那麼多條路,怎麼可能每一條路都進不去西藏跟色達?」的心情朝著西藏前進,但後來才發現真的每條路都有檢查站…除非你要棄車而行,徒步跨過山溝河谷、在森林裡面摸索著偷溜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