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為什麼要自駕遊大陸?
當初最一開始有這念頭是在2021年的時候。那時候因為疫情的關係,各國邊境都有不同程度的封鎖,有的是沒有開放旅遊簽證,有的是要疫苗證明或是隔離。而中國大陸幅員廣大、自然風景壯麗且豐富、少數民族多元、文化差異又很大。綜合以上因素,只要入境隔離一次後,開車自駕到不同省分既可以不用再度隔離,又可以體驗到完全不同的文化、美食、景色!
雖然現在疫情已經解封了… @@
不過中國大陸還是非常值得探索!而且中國跟整個歐亞大陸是連在一起的,只要符合相關規定並申請,中國車牌是可以開到歐洲及亞洲其他國家的!非常期待有一天可以開車周遊列國!
台灣駕照換大陸駕照
台灣駕照想當然爾不被大陸承認,不能直接在大陸使用,然後國際駕照也不被大陸承認,所以要在大陸開車只能換臨時駕照或考正式駕照。我是直接考正式駕照,考完之後才知道可以換臨時的…早知道應該先換臨時的,一邊自駕一邊準備考試…囧
臨時駕照
- 申請條件:在大陸境內短期停留不超過三個月,可申請有效期三個月的「臨時機動車駕駛許可」。停居留時間超過3個月的,臨時駕駛許可有效期與准許入境期限一致,但有效期最長不超過1年。
- 所需資料:台胞証、台灣居民居住証(或臨時住宿登記表)、台灣駕照、一寸白底彩色照片2張(有些車管所會要求現場拍照)
正式駕照
有台灣駕照的可以不用考大陸的路試,只要考過筆試(科目一)就可以換大陸的駕照了,說難並沒有超級難,但說簡單,其實流程有點小複雜,而且筆試題目超多…我也花了大概一個月才搞定…(汗)
- 居住證明:我自己是住在朋友家,所以是帶著租約、屋主身分證明影本、房產證影本,到派出所申請。但如果不是在大陸租房子的話,可以請旅館幫忙開住宿證明,然後一樣到派出所申請。
- 體檢證明:上網搜尋一下「机动车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 医疗机构」,找一下自己所在城市有哪些地方可以做體檢。帶著台胞證過去檢查,現場掛號,體檢完馬上就可以拿證明了。我自己是做了兩次,因為第一間的老醫生不知道要怎麼處理台胞證… -_- 碰到不行的話馬上找另一間,不用跟他耗,找另一間可能比較快。
- 準備筆試:筆試總共100題,每題一分,90分通過。手機下載「駕考寶典」,然後一直做模擬試題,一直做到自己有把握再去考。我自己是每天做2~3次,做到連續十次都過關之後才有把握去考。
- 身分證明:我本來以為大陸不承認台灣的身分證,所以出門就沒帶了。後來是朋友跟我講說還是帶著比較好,有些單位會看,才臨時請朋友幫我拿的。所以除了駕照正本跟台胞證之外,身分證正本也要帶!
- 預約考試:把上面的東西都準備齊全,並準備好一吋照片(有些車管所會要求現場拍照),到所在地有在考照的車管所預約(不是每個車管所都有這個業務,以成都來說就只有犀浦車管所可以辦理),如果預約的當天還有位子也可以當天考。
- 正式考試:在電腦上作答,點下答案的時候電腦就會直接顯示答對或答錯,答錯超過十題就直接GG了…直接宣布死刑,不用等到考完才告訴你~
- 領取駕照:考完之後有通過的話會去旁邊的小房間宣誓,然後帶著考試結果回到綜合業務大廳,現場等一下就可以拿到機動戰士駕駛證了!XD
台灣人在大陸買車
基本上,只要錢準備好,剩下的事情賣車的業務員會幫你搞定!XD
沒有啦~這樣的話你直接去找業務就好了,來看我文章幹嘛?不過其實大致上也就是這樣,除非你的情況跟我很像…(囧) 如果你去的是大城市,而且買的品牌是中高價位的家用車,通常車商都會有賣車給台灣人的經驗,所以他們一定都可以搞得定。不過我買的車子是偏向商用車款,所以就算我是在成都這個大都市買的車,車商都還是第一次賣車給台灣人,所以有很多事情都要問來問去的才搞定。
自用車或商用車?客車還是貨車?
如果你想買的車款是房車、休旅車、轎車…等,一般自用載人的車型,那這一段你可以完全不用看,因為那個就是妥妥地客車,毫無爭議!不過如果你想買的是像我一樣的麵包車,那這段經驗你可以參考一下。
大陸的交通法規會區分客車跟貨車,兩者的路權不一樣。客車暢行無阻,貨車能走的路客車一定都能走;相反的,有些路段是只有客車能走,但貨車不行。而且每個城市的規定不一樣,我也不知道每個城市的規定…有點麻煩…以成都來說,貨車在三環以內的市中心,只有半夜可以進去,其他時間禁行。在某些比較大條的道路上,只能走旁邊的「輔路」,類似台灣的慢車道。
至於怎麼區分貨車與客車,一般後面有貨斗的,很明確地就是貨車;而一般小轎車跟MPV這種後座只能載人的,也很當然地就是客車。但除了這兩者,中間有個很模糊的存在,那就是麵包車!後面有座椅的,可以用來載人,但座椅拆掉後,他就可以用來載貨!
所以聽起來好像很模糊?那交通警察要怎麼判定你是貨車還是客車?你能進三環內還是不能進?
客車與貨車的優缺點
你在買車的同時就已經決定你的麵包車是客車還是貨車了,所以他不是蝙蝠,不能在獸類佔上風的時候自稱是獸類;在鳥類佔上風的時候說自己是鳥類!不行!他一定要選邊站!
不過上面這樣聽起來,好像客車比較方便啊!幹嘛要選貨車?下面這邊簡單分析一下兩邊的優缺點:
- 外觀不同:貨車款的麵包車只有前擋風+主駕側+副駕側,這三塊玻璃而已。後座(貨艙)兩側以及後側都是封死的鐵皮。好處是不用怕玻璃破掉+不用裝窗簾就可以保有隱私;缺點就是通風不好。
- 後座不同:貨車款的麵包車後面是沒有座椅的,只能用來載貨,不能用來載人。相反地,客車款的麵包車後面會有座椅,而且不能拆掉!交警會抓!行照上面登記是幾個座位就是幾個,不能更改!所以如果你是想跟我一樣把後座當睡覺+住宿空間的話,座椅就會占掉很多不必要的空間。
- 路權不同:就如同上面所述,貨車限制較多,但也不是不能克服,不然誰要買貨車…
- 所需身分不同:客車就是自用的,一般台灣人都可以買;但貨車是商用的,要有營業登記才行。所以除非你有公司或朋友的公司可以登記,不然就是要有「台灣居民居住證」,請車商業務幫你去辦個營業登記。
簡單來說,就是後座空間vs路權的衡量,看你比較在意哪個。不過如果沒有拿到「台灣居民居住證」的話其實也沒什麼好選的…
所需文件
其實就台胞證、居住證明跟錢就好了,除了買貨車要多一個台灣居民居住證。跟駕照比起來,買車輕鬆多了~ 有辦法搞定駕照的話,買車不是什麼大問題。
上戶及交車流程
基本上,只要錢準備好,剩下的事情賣車的業務員會幫你搞定!XD 不過下面還是簡單講解一下:
- 繳交車款:看好車,談好條件,就直接在銷售中心掃個碼用支付寶轉帳過去了,非常方便!
- 購買保險:銷售中心也有保險業務員,也是掃碼轉帳,非常方便!
- 臨時牌照:拿著業務給你的購車文件跟台胞證,到附近的車管所申請臨時車牌,兩張紙可以貼在前後擋風玻璃那種。不過這是少數在大陸只收現金的…不知道為什麼… @@
- 驗車過戶:帶著前面的文件到驗車中心驗車並辦理過戶。
- 繳購置稅:買車有個購置稅要繳,一般好像在上一步就可以在驗車中心繳掉,但台灣人要另外跑去稅務中心繳。
- 喜提新車!
順利的話,以上流程一天就可以搞定!不過我文件有些瑕疵,加上車商第一次賣車給台灣人,有些步驟有點卡關,然後又碰到假日…不過就算是這樣也才花了四天,輕鬆!考過駕照之後覺得沒有什麼更困難的事了!XD
露營車改造
因為疫情的關係,台灣這兩年吹起了露營風,也進而帶起了露營車的發展。不過其實台灣太小、城鄉落差低,又是個島國,不太適合發展露營車跟房車。所以在台灣露營車的發展跟露營一樣,感覺市場都是往硬體發展、怎樣拍照比較網美,反而不是注重在「露營」上…
有句俗語是「為了達成目的而不擇手段」,但我覺得現代人大多是「為了達成手段而忘了目的」!露營車只是手段而已,是為了前往遠方的這個目的!然而現在很多人都把露營車改得越來越奢華、越來越網美,車身變得超重、超耗電、超耗油,根本就不適合上路,只能偶爾開去有水有電的露營地,然後作頓擺盤超漂亮的飯,拍照打卡…
曾經聽某個長輩說過「等我退休之後,我就要存錢買輛房車四處旅行」。大家似乎都認為要買台房車或是改輛露營車一定要花大錢,但其實像我這樣其實根本花不到什麼錢,這中間的價差都夠我在路上生活好幾年了!
戶外電源
只要是現代人就很難擺脫用電需求,除非你都要靠汽車點菸器作為唯一用電來源,否則長期在車上生活一定會用到戶外電源。早期在戶外要用電都是用汽油及柴油發電機,不過隨著電池及充電技術越來越發達,現在已經不需要用到發電機了。
戶外電源基本上可以把它視為一個超大的行動電源,只不過他的容量跟輸出功率比你包包裡面的尿袋大上數十倍!不過也因為他可以做得超強大,所以他的規格比行動電源複雜一點,大致上有下面幾項:
- 最大輸出功率/瓦數:也就是可以插多強的電器。每個電器的規格表上面都有寫這個電器的功率有多大,以我車上的電器來說,最大功率的是快煮壺,1,700W。而我的戶外電源最大輸出功率是2,000W,所以我用快煮壺的時候,就沒辦法同時用其他電器。輸出功率越大的戶外電源,價格越高,所以如果只是想用來接個露營燈或電風扇、充充手機相機等行動設備的話,市面上也有300W的小顆戶外電源。
- 容量/瓦時/安培:通常行動電源的容量單位都是毫安培(mAh),常見的有5,000mAh、10,000mAh、20,000mAh。而戶外電源通常是用瓦時(Wh)為單位,也就是瓦數(W) × 時間(h)。舉例來說,1,700W的快煮壺連續煮一個小時,所需的電量就是1,700Wh,雖然不會有人快煮壺連續開一個小時…不然他就不叫「快」煮壺了…
而大一點的戶外電源則會習慣以度數來標示容量,1,000Wh = 1度電,像我用的戶外電源就是3度電的。冬天晚上充手機+開電熱毯睡覺,大概可以撐四天;夏天晚上充手機+開電扇睡覺,大概可以撐三天。
- 輸出方式:現在市面上的戶外電源有各式各樣的輸出口:點菸器口、USB、USB Type-C(快充)、AC…等,琳瑯滿目。但我自己是覺得只要有個AC輸出,也就是一般家電插座那種,再另外接延長線就好了。而且我覺得他接口再多,一定還是會再另外接延長線的啦~
行車紀錄
我自己開車技術不好,加上出門在外人生地不熟,所以覺得裝個行車紀錄,萬一不小心出事可以有個依據。我本來是想裝前後都有紀錄的,殊不知買的時候沒有仔細看,只有前鏡頭有紀錄,後鏡頭只是倒車可以看而已,沒有紀錄…
收納空間
通常看那種小宅居家改造的,都會有超多收納空間,而床車就是更小的迷你宅,所以收納空間更為重要!不然除了東西沒地方擺很雜亂以外,沒有做置物櫃的話,只要碰到路況不好,你家的東西就會飛來飛去!我之前跑格聶南線時就深刻體會到鍋碗瓢盆在車內哐哐啷啷的痛苦…
移動空調
天氣冷的話可以多蓋幾件被子或是開電熱毯,但天氣熱的話再怎麼脫都還是熱…所以除非你是30多度的氣溫下還可以只靠電風扇就睡著的人,否則移動空調在夏天也是必備裝備!大致規格如下:
- 尺寸:基本上就是長寬高,不要小看這個參數!在床車上空間錙銖必較,有時候多個兩三公分,裝備可能就放不下了…
- 製冷效率:有兩種單位瓦數(W)及BTU。這個就非常尷尬…製冷效率高的通常比較耗電,車上電源不夠的可能撐不了一個晚上;製冷效率低的,可能開了半天只降個一兩度…
其實要上路,需要的裝備沒有那麼多,最重要的裝備應該是想出去的心。我第一趟出去時只裝了移動電源跟行車紀錄就上路了,在冬天跑了川西、經歷過海拔4,000m的高山、睡過零下十多度的夜晚,現在依然四肢健全! XD
第一趟跑完才去做了置物櫃跟床板,有了第一趟的經驗之後才知道自己在路上的生活習慣跟需求是什麼,依照這個經驗去跟改裝廠討論。看到現在台灣有改車得來速,所有的改裝都已經模組化、改出來的功能跟配置都一模一樣,我看到時就覺得問號???怎麼可能每個人的生活習慣跟需求都一樣?車上空間有限,你把空間浪費在一個你不會用到的功能上,就等於犧牲掉一個可以讓你生活更方便的區塊!
像我雖然已經跑了一趟才去改車,但我跑的是冬天,所以現在夏天買了空調才發現當初空間設計沒有考慮到…orz 不過人生哪有十全十美的!能上路就趕緊上路吧!
辦理「台灣居民居住證」
這個證件有點小爭議…如果你是深綠的可以直接跳過這一段… @@
台灣人進出大陸都是用台胞證,台胞證的編號是8碼,而大陸的身分證號碼是18碼。所以很多數位化的系統要填身分證明時,一般要填18碼的地方,你只填8碼的話,系統就會跳出錯誤…有了這個證件就可以減少很多這方面的麻煩。
有聽過部分台灣人說「你辦了那個就會變成大陸人喔」「可能某天會被註銷台灣國籍喔」…之類奇奇怪怪的都市傳說聽了不少,不過我覺得這個就跟外國人在台灣會有的中華民國居留證(Alien Residence Certificate/簡稱ARC)是同樣意思。外國人在台灣讀書、工作、生活,會有一張居留證,上面的統一編號就跟台灣人的身分證編號一樣,在買車票、機票等場合會比較方便。
條件與辦法
- 申請條件:工作或就學或連續在大陸居住滿六個月以上。一般會在大陸待這麼久、需要用到這個證件的,不是工作就是上學,通常公司或學校會幫忙處理好,像我這樣無所事事在大陸待到符合資格的人可能沒幾個…(汗)
- 申請辦法:帶著台胞證、上面提到的居住證明,到當地的政務大廳。我那時候過去申請,他們那邊應該查得到你的入出境紀錄,所以也沒有要求什麼入出境證明之類的。確認符合條件後,會到旁邊的拍照間現場拍照,數位檔直接進系統,不用印出來。然後規定是21個工作天之後可以拿到,但我只等一個禮拜就拿到了。
好處與優惠
拿到居住證之後也流浪了幾個月,分享幾個這段期間覺得好用的地方:
- 景點門票優惠:很多景點對於本地市民或者姊妹市(?)市民會有不同程度的優惠。像我的居住證是登記在成都,去稻城亞丁時就免門票!
- 購票方便:大陸數位化進展很快!其實現在用攜程或去哪兒等APP買機票或是火車票都可以輸入台胞證了,不過還是有些景點的系統跟台胞證不相容。沒錯!大陸現在大部分景點都是採用數位購票的!在門口掃碼、直接在手機端購票、手機端支付;或是提前在微信上面搜尋景點的公眾號,提前在手機上預約及購票。所以如果景點的數位購票系統跟台胞證不相容,你就沒辦法事先預約門票,只能乖乖去現場排隊買票。
- 通關快速:如上所說,大陸現在數位化進展很快,在網路上買完機票或火車票後,現場是直接掃身分證通關的。不需要印出紙本票券,也不用出示QR Code。搭飛機跟火車就像搭捷運一樣,只不過掃的不是悠遊卡,而是身分證。大一點的城市或車站可以刷台胞證通關,小一點的就刷不了台胞證了…
- 住宿選項較多:大陸的旅宿業依可接待的房客分三種:只接待有中國身分證、可接待中國大陸及港澳台人民、可接待外賓。外國人只能住最後一種,而通常可接待外賓的價位也是旅宿業中最高的。除了預算問題外,有些比較小的城市、沒有外國遊客的地方,根本就不會有可接待外賓的旅館…而且我在峨嵋山就碰過法國Accor集團旗下的ibis hotel,明明就是國際連鎖飯店品牌,結果只收內賓…
當然,沒有這張證件也還是可以在中國旅行,而且也不是有了這張證件就暢行無阻。要不要為了政治理念就打死不辦這張證件,端看個人選擇。不過旅行的其中一個目的不就是開拓眼界、放下成見嗎? 🙂
小結
以上這些大概就是在中國大陸自駕的前期準備了,說多不多,但說簡單其實也挺雜的。之前有YouTube的網友說他也想在大陸買車自駕,但看到我分享的這些流程就說還是算了。我覺得這些前置作業不過就是張入場券而已,後面旅程中真正阿雜但又有趣的事情才多著呢!我只能說,真的對旅行有愛的才不會因為這些小事而打消念頭咧! 🙂
One thought on “台灣大叔自駕遊大陸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