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新加坡看台灣──都市發展

去過不少國家及城市旅遊,但一直到最近才去了新加坡,這個與台灣如此相近卻又相去甚遠的國家,感觸相當深。而回來後又很巧地看到了這篇文章,「新加坡如果是地獄,那就請他留在自己的天堂吧!」,就趁自己感觸還清晰時,記綠一下旅遊心得吧。

對新加坡的第一印象,「這城市的街景也太像香港了吧!」

因為同樣都是地狹人稠、地理環境相似、都曾被英國殖民,這樣相似的地理歷史文化背景,造就了香港與新加坡許多相似之處。除了高聳的大樓建築風格十分相近外,路上的路牌及標示都像是跟香港同一間廠商製造的。

而新加坡的街景跟香港最大的不同──綠化的程度

除了機場及商場都做了非常多綠化、新建大樓都做了空中花園外,路上更是處處可見到綠樹;尤其是我第一天下榻的中峇魯附近,路上隨便都可以看到一個人無法環抱的大樹!我相信不是因為新加坡的樹吃的特別好所以長得非常肥大,肯定是在四五十年、或是更久之前,都市規劃發展時就已經種植的了。

不像其他城市四五十年前為了拚經濟、拚發展,而將綠地大樹剷平蓋大樓、道路及工廠,然後到這幾年環保意識抬頭才又開始注重綠化;新加坡早在四五十年前發展時,就已經將都市綠化的部分給規劃進去了。

地狹人稠到必需與海、向天爭地的新加坡都有辦法做到兼顧發展與綠化,台灣為什麼不行?

在hostel碰到的新加坡華裔阿公跟我說:「我們路樹的規劃不只有一排,還有留空間種第二排、第三排。」

這也是我這次被新加坡撼動最深的一點──遠見

「Small Island, Big Plan」,新加坡都市發展的中心思想,正因為土地有限,更得做周全的規劃。在新加坡市區重建局(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的展區──Singapore City Gallery中,展示著新加坡歷來的都市規劃與記錄。

在Singapore City Gallery裡第一個讓我震撼的點,濱海區(Marina Bay)及樟宜機場在五十年前就規劃好了?!雖然Singapore City Gallery裡面展示的內容可能是新加坡政府在自吹自擂,這個我無從得知。但若真的像Singapore City Gallery所說的,新加坡政府也真的是太有遠見了吧!

反觀台灣,不知道現在的都市樣貌是不是五十年前就已經規劃好的,我也不知道以目前政府的規劃,五十年後的台灣會是什麼樣子…

我想,以四年為一任,規劃到卸任前可以收割的建設,應該就是台灣政治人物的遠見了…

Singapore City Gallery裡面還有許多規劃中及概念性的都市發展,除了政府在規劃及執行外,也有許多是學生的創意與發想。聆聽並整合所有居民的意見,這也是我覺得非常難也非常難得的一部份。畢竟都市是大家的,要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是全體國民,而不是部份財團或少數政要。

(上圖是URA重新規劃市區時用的一些解決方案,有興趣的這裡有線上版可以參考)

其實新加坡的都市規劃在世界上也頗富盛名,台灣也不時有政府官員前去考察。但老實說,感覺不到他們去考察究竟帶了什麼東西回來…

當然,我也知道政治環境不同、經濟背景不同、土地政策不同…等,很難要求台灣做到跟新加坡一樣。但是,誰不希望可以看到自己的家鄉一步一步地向前邁進?

我覺得除了政府規劃執行有效外,新加坡另一個可以借鏡的地方是「全民參與」。除了有Singapore City Gallery向民眾宣導外(至少我跑台中市政府都發局就沒看到過什麼展示…),開放民眾參與規劃、意見回饋,我還在那邊碰到高中生校外教學,可見這個規劃不是部分政府官員+少數學者閉門造車弄出來的。畢竟都市是大家的,要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是全體國民,而不是部份財團或少數政要。

在政府可以真正做出什麼事之前,有機會去新加坡的話,記得把Singapore City Gallery排進行程當中吧! 🙂

Singapore City Gallery

  • Address: 45 Maxwell Road, The URA Centre, Singapore 069118
  •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五09:00~17:00 / 周日及國定假日公休 / 免費參觀

延伸閱讀:去新加坡看台灣──多元文化


3 thoughts on “去新加坡看台灣──都市發展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