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美食?(二) 傳說中的藏式料理

這篇是介紹以立志工團在Ananda Tree House時體驗的藏族食物,但因為是志工們一起做的,所以可能不是傳統藏族風味… (汗|||)

Momo 尼泊爾蒸餃

應該很難來到尼泊爾但完全沒有吃到momo吧!
除了正餐外,路邊小吃攤也會有賣momo當作點心。
其實很多文化都有這種用麵皮包餡的食物,
像台灣的水餃,日本的Gyoza,義大利的Ravioli…等等。
但尼泊爾真的是把這種型態的食物發揮到極致!
之後再寫尼泊爾到底有那些不同的momo,
今天先講Ananda Tree House的藏式蒸餃~

麵皮的部分跟台灣的水餃一樣,就麵粉去桿出來的。
但我們這次做的藏式momo包的餡是起司餡,而且是甜的,
這個就真的跟台灣水餃很不一樣。
不是甜到像甜點那種,有點像吃火鍋時的起司球那種口味,
跟鹹食一起吃也很搭的味道~


Thenthuk 藏式麵疙瘩

Then的意思是拉,而Thuk的意思是湯。
所以Thenthuk基本上是把所有的食材
或拉或剝地弄成一小塊一小塊,丟進湯裡煮,
冬天的時候來上一碗不只暖胃,更是暖心。

雖然說是要用拉的,但像紅蘿蔔這種還是用切的比較容易… @@
所以第一步就是把紅蘿蔔、香菇、菠菜、番茄…所有的蔬菜切成小塊。

麵粉和水揉成麵糰後,搓成條狀再用食指與大拇指捏成長條片,
好方便之後要下鍋前再剝成麵疙瘩狀一小片一小片的。
其實這個動作我也不懂為什麼…
為什麼不直接把整塊麵糰捏成麵疙瘩就好… @@

最後就是把所有的食材丟進去煮,然後邊煮蔬菜的同時,
在一旁用手把剛剛的麵條剝成麵疙瘩丟進去煮。
調味的話,只有放鹽跟咖哩調味粉。
他們有種調味粉,裡面已經有咖哩、薑黃跟各式香料調好了,很方便~

Thenthuk的口味很接近台灣料理,很好吃。
尤其是前面吃了四天重口味的食物,有點輕微拉肚子,
這時候吃到熟悉的口味,喝碗熱湯,很舒服~


炸麻花

其實這個我沒有參與到,所以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有一點一點黑黑的… @@
Ananda Tree House的藏族員工本來做的都是條狀或是麻花捲,
但志工們都把麵團當成黏土在捏,所以才有這麼多奇怪的形狀~ XD

旁邊的沾醬也是Passang帶著另一位志工從無到有,
用各種香料親手研磨出來的,也很好吃!


延伸閱讀—
尼泊爾美食?(一) 路邊看到什麼吃什麼


15 thoughts on “尼泊爾美食?(二) 傳說中的藏式料理

Leave a Reply